cover_image

一苇渡江·第8期|第5章-第4回:血泡样动脉瘤之九九八十一难

张昌伟 神经介入在线
2020年08月17日 11:33

图片


图片



图片

张昌伟

栏目主编




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,医学博士,副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

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神经介入组委员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、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、成都医学会放射专科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等学术职务。主要从事脑、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,主要病种包括颅内动脉瘤、脑血管畸形、颈动脉海绵窦瘘、硬脑膜动静脉瘘、脊髓血管病、血管狭窄等。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SCI 14篇,参编专著3本。参与、负责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课题。




图片


话说唐僧师徒领了如来佛祖法旨,西天取经,一路翻山越岭、跋山涉水;经历了重重困阻,种种考验,终成正果,各成一佛,共计九九八十一难。
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要取得良好的最终结局,也常常要经过诸多磨难。一苇渡江,渡有缘人故。分享一个几年前六进宫案例,加深对铆钉三部曲的理解。
中年男性患者,2016年11月17日,急性头痛发病入院,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:

图片


第一难:造影确诊为2点钟方向动脉瘤,考虑为BBA:

图片


第二难:2天后行介入栓塞术,当时已经认识到多层LVIS支架会明显提高动脉瘤口的金属覆盖率。行双LVIS支架输助栓塞,注意脉络膜前动脉粗大,紧邻动脉瘤,故没有做铆钉。原谅当时外院手术,手机留的图不够清楚。

图片


病人依从性很好,及时复查,一月后第三难:复查造影,动脉瘤复发了,弹簧圈移位了。

图片


第四难:二进宫拟再次栓塞动脉瘤。
当时有两个治疗方案:

图片

图片


方案A:被病人和家属一口否定了,粗大脉前闭塞带来的后果不能接受!
方案B:Headway21导管顺利通过,Enchlon10微导管成型,刚好对着动脉瘤口,但并不能穿越网眼。感觉导管头卡的比较紧,半释放第三枚4.5*20 LVIS支架。

图片


导管头完全被固定,拟强行尝试送入GDC 2*4 弹簧圈,竟然比较顺利。再来一枚 GDC 2*4 !大部进入,剩下约1 cm未填入,完全释放支架。这下,三层LIVS支架,应该满意了吧?总不会复发了吧?



图片


顺便说一句,Enchlon10头端穿越LVIS支架网眼是非常困难的,穿两层支架网眼基本不可能,推荐微导管为Headway Do和Marathon。本例能用Enchlon 10 填圈,得益于良好塑型和运气成分,导管头刚好指向支架网眼,且两层支架网眼重叠。

图片


第五难:一个月后再次复查,无情被打脸,弹簧圈倒是没有移位,但动脉瘤腔内依然还有造影剂进入。

图片


头很痛,已经不知道如何外理了,到底如何是好?嘱病人停掉双抗观察。
第六难:停药50天,时间已经过去7个月,2017年6月25日,再次股动脉穿刺造影。

图片


终于愈合了,动脉瘤未见显影,载瘤动脉通畅,未见狭窄。

大舒一口气,医患双方经过艰难的7个月时间煎熬,病人接受了6次脑血管造影手术,2次全身麻醉栓塞治疗,终于取得影像学上的治愈,太不容易了。

问题来了:医生,我还吃双抗么?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:那就这样密切观察着算了吧。

时至今日,三年多过去了,一直和病人电话联系着,还蛮好。时间久了,都成老朋友了一样,我还在笑:所谓立地成佛,你还差最后一次造影复查呢。

图片


这个病例,当时顾及到脉络膜前动脉紧邻动脉瘤,难有空间打铆钉,二次栓塞治疗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采用覆膜支架。皆是我们在于过多的相信多层支架、特别是多层LVIS支架的作用。本病例,三层LVIS支架辅助栓塞,动脉瘤依然没有按想像中的及时起到足够作用,足以说明铆钉技术在此类动脉瘤中的价值所在。

图片


上图可以看出,常见辅助支架中,LVIS支架的金属覆盖率最高,自然状态可达23%,两层甚至三层支架就可以超过血流导向装置30%-35%的金属覆盖率么?实则不然,覆盖率和导向能力是两个概念,多层支架重叠的血流导向作用,显然没有直接的一层血流导向装置来的彻底。下一回,且看血流导向装置在血泡样动脉瘤中的应用体会……



相关阅读

一苇渡江·第7期|第5章-第3回:铆钉之有的放矢

一苇渡江·第6期|第5章-第2回:铆钉初成

一苇渡江·第5期|第5章-第1回:补丁伏笔

一苇渡江·第4期|第4回: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之——口出金线

一苇渡江·第3期|第3回:willis遭埋雷

一苇渡江·第2期|海绵窦段假性动脉动脉瘤处理——第二回

一苇渡江·第1期|WILLIS精确定位之投石问路





图片
图片
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公众号,现已成立四年。作为最早创建的神经介入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,由缪中荣教授团队倾力打造,秉承合作、创新、交流的宗旨,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最新资讯、指南,聚焦难点深度评论,引领学术前沿。2020年致力搭建神经介入领域国内外最新医学资讯、研究进展、病例讨论、趣味科普等各项学术交流互动共享平台,整合医疗资源,发挥联盟优势,风雨共济,守候健康,我们在这里等你!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神经介入在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